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全部

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美院在美术教育示范性方面有何成就

发布时间:2025-05-07浏览次数:4

中央美术学院

1.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 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建,其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由徐悲鸿先生倡导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
  • 一方面依靠中央美院雄厚的创作研究力量,总结既往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经验和成果,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研究提供借鉴和支持;另一方面发挥中央美院历史悠久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特别是专家资源优势,在全国美术院校起到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的示范带头和学术引领作用。
  • 2. 课程体系构建和美术教育培训方面

  • 美术教育学专业近年受教育部委托,致力于美术教育改革,在理论建设与教材建设上成就突出,并承担教育部的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协助构建从高师到中师的新教育改革体系。
  •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书画鉴定修复方面

  • 文化遗产学系积极探讨与国内外文化遗产机构合作的办学模式,与法国国家文化遗产学院合作举办了多期“中法合作中国博物馆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了大量中国(包括港台)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的各级管理人员。
  • 4. 艺术管理学研究方面

  • 艺术管理系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系合作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书系”,包括引进艺术管理系5本教材,并将合作编撰1本教材,又拟自编6本教材,其中4本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申报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该专业也参与国内外文化政策的调研、咨询等工作,是每年文化部发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等资料的主要编撰者,并为文化部、中国文联等机构提供有关当代艺术生态及文化产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 清华美院

    1. 艺科融合方面

  • 以“艺科融合”为重要发展理念和教育特色,助力国家形象塑造,参与国家重大艺术工程,致力于服务国家文化发展和城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例如,美术学院先后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央代表团赠送的部分重要纪念品设计任务。
  • 2. 教学手段创新方面

  • 积极探索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以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模式创新学校课程教学,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美育的深度融合。针对造型艺术、工艺美术类课程“身教胜于言传”的特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线上线下实时互动融合”的教学方式,促进“现场”教学由知识传递逐渐向师生间的深度交流和学生体验式学习的转变。
  • 3. 文化传承创新方面

    清华大学将艺术类课程纳入到全校人文素质核心课程体系,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公共艺术课程,让美育全面进入清华大学课堂。学院逐步承担起全校美术类公共课程教学工作,通过设立“艺术与人文系列讲座”,推出人文系列网络公开课,面向全校开设艺术类通识课程等形式,服务全校审美教育、艺术品质和文化内涵的提升。学院开设校级选修课程从2010年的24门稳步提升至2020年的38门,年均选课人数超1500人次;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实验课程占全校探究课程总数超10%,每年授课学生人数达5000人次。并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除了主动承担社会美育责任,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和实践活动,并发挥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优势,努力践行非遗生态保护理念。承担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任务,组织了14期共计280名非遗传承人参加。

    Copyright © 2022-2025 北京华夏屹立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2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