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全部

清美设计培训班的学员作品在陶瓷艺术中的情况如何

发布时间:2025-05-09浏览次数:20

一、实践活动与创作

  • 实践活动
  • 以2021年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美93班为例,他们组建“兴兴向荣”陶艺考察创作支队,结合专业小学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支队成员处于大二升到大三的关键节点,这次实践对他们来说是深化专业认知、明确规划的成长机会。他们预期进入陶瓷地方聚集产业区重庆荣昌、江苏宜兴等地开展对比调研,结合校内专业实操课程所学,深入理解陶瓷工艺的泥料工具、工艺技法、历史文化,最终运用于创作。
  • 创作成果
  • 从2018届陶瓷艺术设计系本科毕业作品来看,毕业生的创作涉及当代陶艺雕塑、装置、日用瓷设计几个大方向。主题十分多元,有对自然的关注、对文学的探索、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亦有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够反映出同学们广泛的兴趣和开阔的眼界。并且经过四年的同窗学习,每位同学都展现出对陶瓷工艺的不同理解和应用方式,形成了个人想法和创作语言。
  • 二、与传统陶瓷艺术的结合与创新

  • 结合传统
  • 清美设计培训班的学员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注重与传统的结合。例如在宜兴紫砂产业的调研中,他们通过与八位工艺美术家开展云交流,从原料、工具、造型、工艺、历史、文化等多方面认识紫砂,赏析作品。他们聆听工艺美术师的创作思路,结合多种泥料、宝玉石材料,将民间生动典故、中华文化符号融入作品,重新挖掘紫砂浑厚自然的语言,在经典器形基础上做出改变,展现探索创新精神。
  • 创新表现
  • 在创作中,学员们不断创新。如2018届毕业生余梦彤的作品《异质的晌午》,指导教师为白明,作品体现了对距离的思考,这种思考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表达就是一种创新。还有邹英博的作品《如此生活三十年》,指导教师为章星,作品灵感源于作者在北京大红门地区的生活记忆,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拆除的砖瓦碎片、与这些人生活有关的物品、大红门地区的影像、文字报导等元素加以提炼组合,筑起记忆中劳动者的样貌,这也是一种创新的创作方式。
  • 三、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 获奖情况
  • 虽然要求中没有直接提及清美设计培训班学员作品在陶瓷艺术领域的具体获奖情况,但从相关信息可以推测,学员们在各类比赛、评比活动中应该有不错的表现。例如在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报告中提到,研培学员在传统工艺各类比赛、评比活动中频频崭露头角,清美设计培训班的学员作为高校学生,在陶瓷艺术相关比赛中也可能有获奖情况。
  • 作品收藏
  • 部分学员的作品可能被相关博物馆、院校等收藏。如在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报告中提到,一批研培学员的作品被相关博物馆、院校等收藏,清美设计培训班学员的陶瓷艺术作品也可能有类似的收藏情况。

    Copyright © 2022-2025 北京华夏屹立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2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