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全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实践项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4-27浏览次数:12

数字展览设计艺术人才培训

  • 项目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展览艺术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支撑业态之一,培养数字展览艺术人才,提升文化数字传播和体验创新能力,对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 项目简介:《数字展览设计艺术人才培训》项目由清华大学作为主体单位开展,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协办。本项目将聚焦数字展览设计艺术人才培养,依托清华大学跨学科的综合教育资源优势,组织相关领域的重要专家学者和一线数字展览艺术家,从数字文化、数字文旅、国家形象、时尚传播、数据艺术、媒体空间、艺术科技等多学科的复合视角,探索创新型的数字展览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培训目标为数字展览艺术领域培养具有较高的策划和创意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帮助学员构建跨学科知识框架,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以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和影响力。
  • 非全日制艺术硕士项目

  • 项目简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全日制艺术硕士项目致力于服务国家需求,推动文化创新,加强艺术科技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5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设艺术管理,美术馆、博物馆运营与展览策划,中国画与书法,非遗与数字化创新,艺术与科技五个非全日制艺术硕士项目。
  • 各方向详情
  • 艺术管理:以清华美院为基地,整合校内各个院系资源,重点培养学生艺术认知与管理实践的综合能力,为艺术商业机构、各类非营利艺术机构、艺术行政管理部门培养领袖型人才。清华大学拥有大量优质教育教学平台,为艺术管理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清华美院拥有设计、美术、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从业经历与专业兴趣,在设计管理、时尚管理、展览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专业兴趣。培养中通过前沿专家讲座、课程实践项目,参访交流、专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将习得的实践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注重通过不同层次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宏观构成和微观运行上都对于艺术行业有必要了解。艺术管理项目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及其他人文社科类院系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科视野。
  • 美术馆、博物馆运营与展览策划:随着近年文化立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载体的美术馆、博物馆,在传播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 中国画与书法: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能力的高层次、实践型专门人才。清华美院中国画专业是全球中国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传统绘画研究阐发、创新发展能力、综合教育实力上均有很大影响,位居全国前列。本项目艺术硕士的培养,按照艺术硕士专业总纲要求,以创作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理论课程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要求将理论思考运用于实践。与现有研究生培养项目比较,更重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旨在培养高层次的创作者,为国家各级艺术文化机构,如博物馆、出版社、学校、画院、画廊、文化馆和各类创意产业等输送专业美术工作者。
  • 非遗与数字化创新:具体信息未详细提及,但从项目名称来看,应该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方向。
  • 艺术与科技:2025年新增设计专业硕士
  • 非全日制“艺术与科技”方向,通过非全日制艺术硕士培养项目不断创新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艺术与科技整合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实践创新型人才。本项目将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汇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金融学院等相关学科的优质科研资源,采用设计交叉学科的培养模式,以基于数据、智能的创新设计理论、思维与方法为核心,探究面向新场景和新业态的设计创新应用。学生将深入学习人工智能、创新工程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掌握基于设计和计算思维整合创新的理念,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并将引入人机交互,智能计算,数字经济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支持学生在新的自然、科技和社会环境里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创新结合,培养学生在数智时代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艺术产业新型实践人才培养

  • 项目简介:《艺术产业新型实践人才培养》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承办,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光大安石(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画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机构协办。本项目立足中国艺术产业发展的时代诉求,旨在探索艺术产业新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培育艺术产业前沿急需的复合型实践人才。项目拟招收30名学员,分为10个产业实践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由1名创作人才、1名经营人才、1名评论人才构成,针对中国当下文化产业的重要问题进行选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项目实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报告和相关实践成果。
  • 招生详情
  • 培训对象:面向全国招生,通过竞争择优入选学员30名。报名者为已取得一定成就的在职青年艺术人才,年龄原则上为45岁以下,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为人正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从事本行业工作满3年以上;取得与本专业相关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本专业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在本行业有一定影响力和研究成果,并获省级以上奖项或承担省级研究课题。目标对象包括有较多实践经验或较强专业基础、通过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取得明显进步提高、能够为艺术或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中青年艺术人才,如艺术管理、艺术评论、艺术创作方面的高校教师或在职硕博士生(如艺术硕士);艺术或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负责人或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一线从业者;新市场新平台的创始人或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层管理人员;业内具备同等成就和影响力的自由艺术家、独立策展人、市场评论人等。并且请关注培训时间,确保集中培训期间(34天)可以全脱产参与学习,时间有保障者方可报名。
  • 报名时间:2019年4月22日
  • 2019年5月20日。
  • 报名方式:报名邮箱:;咨询微信:glooda。
  • “学院奖”实验专项课题实践项目

  • 项目简介:“学院奖”实验专项课题实践项目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展开。通过校企协同创新,我院学子以真实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与企业方深入交流沟通后,完成了一系列兼具创意深度与市场价值的设计作品。这项实践活动搭建了校企深入沟通的桥梁,引导我院学子深入探究企业需求,激发产品创新精神,为校园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 实践过程:为深化产教融合实效,搭建学界与业界对话桥梁,福建省力诚食品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刘家麟、天士力医药集团品牌中心品牌整合传播负责人刘珊、天士力OTC市场部代表周志娟莅临现场分享一线经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马泉教授、陈楠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课堂研讨、创意实践、作品打磨等环节,在力诚食品与天士力企业代表的深度参与下,学生基于企业成长历程与产品特性,从多维度探索课题需求与创作灵感,进一步提升了创新思维与实战能力。学生作品既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精准契合市场需求,彰显了艺术设计教育对接产业升级的成果。
  • 公共艺术实践课程

  • 项目简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壁画与公共艺术专业师生在贵州绥阳县黄鱼坝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公共艺术实践课程。这一实践不仅是课堂学习的空间延伸,更是师生深入理解中国乡村文化、参与乡村振兴的宝贵机会。此次社会实践课程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如何通过艺术手段参与社会建设、推动乡村发展。此次课程围绕“诗幕山水”黔北黄鱼坝大地艺术节展开,团队以乡村振兴为导向,探索如何通过公共艺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增强地方认同感和自豪感,为黄鱼坝打造一个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这一过程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清华美院艺术教学理念在社会实践中的有力体现。
  • 实践活动概述:2024年10月18日,清华美院绘画系壁画与公共艺术专业参与实践的师生团队由姜祖青教授,博士生助教萧煌,博士生秦晔璇,硕士生李文钰,本科生高新媛、郐涛、张许庭、陈威皓、肖雅堃、徐雨沛、周梦君、黄译萱、黄芷芸等组成。一行人从北京出发,开启了贵州绥阳的实践旅程。在两周的时间里,团队不仅参观了和美乡村晨光村、双龙村、“三线”军工遗址教育基地、中国诗乡诗文化陈列馆、黄鱼坝的自然保护区等特色场所,还通过与当地居民、村干部、文旅局代表的交流,深度挖掘了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村落故事,为后续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团队在绥阳各处考察过程包括观看当地红色歌舞剧,行程围绕考察、创作与艺术教育展开,绘画系壁画与公共艺术专业师生团队不仅参观了双河溶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鱼坝村和芙蓉江等自然景观,还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了两堂别开生面的艺术美育课程。在枧坝镇黄枧小学的美育课上,师生们指导孩子们绘画,自由发挥创造力,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

    Copyright © 2022-2025 北京华夏屹立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2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