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全部

央美校考培训班的考试应试策略如何制定

发布时间:2025-05-10浏览次数:13

制定央美校考培训班的考试应试策略需要综合考虑考试内容、要求以及考生的实际情况。以下是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

1. 考试科目

  • 央美校考的专业考试科目多样,例如美术学类(造型艺术)、中国画、书法学、美术学类(实验与科技)、设计学类(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设计学类(城市艺术设计)、文物保护与修复等专业考试分为线上考试和现场考试;美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仅组织线上考试;建筑学、美术学专业报名考生直接参加现场考试。
  • 2. 考试形式

  • 线上考试:考试日期如2025年1月11日,线上考试用纸由考生在考前自行准备,纸张规格尺寸±1cm内均属正常范围。考试系统方面,考生自行选择一部手机安装【优艺 +】APP,作为考试用主机;另一部手机安装【优巡】APP,作为考试用辅机,并且对考试设备的硬件配置、系统版本、摄像头像素、可用存储空间、网络等有一定要求,同时还需要准备辅助设备如手机支架、24小时不间断电源、插线板、充电宝等,以及绘画工具和辅助工具等。
  • 现场考试:考试日期如2025年2月22日,考场安排于现场考试前另行通知,各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并且所有专业考试禁止使用油画颜料,禁止使用各种图文数字模板模具;现场考试禁止使用需外接电源的绘画辅助工具及设备。
  • 3. 评分标准

  • 不同专业的评分标准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会从考生的专业技能、创意、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考量。例如在设计类专业中,方案的成熟与合理往往是打动老师的重要因素,同时画功、排版要辅助表达想法,让老师一目了然。
  • 二、制定应试策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 分析考试大纲

  • 仔细研读央美校考的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划定复习范围,把握复习重点。例如,对于设计类专业的考生,要清楚专业设计考察的内容,包括考试要求、解题重点等。
  • 2. 制定学习计划

  • 根据考试时间和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例如,对于备考央美建筑设计专业的考生,可以在9月上旬准备作品集,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每天英语、建筑史论、建筑基础滚动复习,基本保证每周一张快题练习,11月中旬至12月跟着考前强化班和冲刺点题班学习。
  • 3. 注重基本功训练

  • 央美校考对考生的绘画技巧和造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考生在日常训练中要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包括素描、色彩、速写等。
  • 4. 培养创意和创新能力

  • 央美校考注重考生的创意能力和创新精神,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关注时事热点,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同时敢于尝试新技法、新材料,使作品具有独特性。
  • 5. 提升综合素质

  • 央美校考不仅考察考生的绘画能力,还注重综合素质,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包括美术理论知识、文化课成绩等,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和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
  • 6. 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

  • 通过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提高应试能力。例如,考生可以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模拟考试,在模拟考试环境下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提高速度和质量。
  • 三、借鉴成功案例和经验分享

    1. 成功案例分析

  • 张同学:从零基础到央美校考状元,她的成功经验在于善于利用时间,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基本功训练,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美术比赛,拓宽自己的视野。
  • 李同学:用创意征服评委的学霸,他在备考期间深入研究央美的考试风格,关注时事热点,将自己的思考融入作品,并且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尝试新材料、新技法,使作品充满个性。
  • 王同学:用毅力战胜困境的励志典型,她来自小城市,家庭条件一般,但每天坚持练习,即使春节期间也不松懈,遇到困难不放弃,通过请教老师、参加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 2. 经验分享要点

  • 初审准备:对于报考央美城市设计学院的考生,初审需要准备作品集和论文,并且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提前与导师沟通,修改作品集和论文以提高初审过关率。
  • 专业设计准备:央美城院的产品手绘快题考试要求在三个小时内,根据题目在4K纸上表现设计一款产品,表现包括但不限于标题、草图、三视图、效果图、故事板与设计说明。要想获得高分,方案的成熟与合理是关键,同时要根据所选产品的种类,抓住不同的重点进行表达,并且需要增加知识储备、大量练习和自我检测。
  • 造型基础准备:造型基础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单人速写,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考生,温习到高三水平即可,如果基础较差,可以适当加量练习。
  • 专业史论复习思路: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考查范围是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考题内容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考生需要对设计史有系统的复习和理解。

    Copyright © 2022-2025 北京华夏屹立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2779号-1